最近两个身边比较好的创业者朋友想做些项目的股权投资,分别问我如何评价项目及是否可以投资。结合我之前的一些经验,而不是以机构投资人的思维给你答案。在此讲下机构投资人和个人投资人的思路区别:
PDF文件下载如下:(如果你是从“沉思小屋”公众号来的,可以留言或私信问个问题免费解答)
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这源于从2019年我做的一个三人行®️孵化新国货品牌的创业尝试。在过往的十年投资经历中,从天使投资、到募集VC基金、再到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和孵化。孵化过创新业务、也经历过被投企业被并购、更多的是一轮轮融资下去,甚至也帮助很多优秀的黑马创业者拿到了其他机构的投资……,这使得我不仅仅站在风险投资人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更是回到企业的目的来尝试探讨:是否所有企业都需要创始人?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把企业分为四个阶段来分别看创始人和投资机构:
引言:黑马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创投服务和投资经验整理而成《懂点投后管理》的系列文章,逐步成稿,目录如下,愿对你有一些帮助,Enjoy~
常规的投后管理有:市场PR、招聘HR、业务资源、战略规划、再融资等等……
我加了一个GR(政府关系),在中国GR很重要,我觉得传统制造业应该有这样的部门,你们你刚毕业接触不到GR这个角色,但是发现再往后走很多事情,中国的商业叫政治经济学而不是经济学,这个讲出来大家可能会秒懂。
另外加了一个战略,很多人都会觉得战略其实挺虚。战略有时候确实有点虚,但是更多的时候又特别关键,这个我后面再详细展开。
业务资源比较简单,今天大家坐在这里几十个人,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碰撞,比老师给你讲的东西更有价值,这个是真的。
再多讲一下家庭健康,家庭健康这块,这个其实是最近几年出来的特别流行,之前很多投资机构都不会或者没有考虑。一般是这样做的,可能会雇佣一到两个专门的投后服务人员对接一些医疗健康机构资源,把创始人的健康管理做起来,如果该被投企业是所在投资机构特别好的项目,已经给或是未来能给投资机构赚大钱的项目,健康管理的投后服务甚至会覆盖到创始人的家庭及其父母或是团队的核心合伙人等,为的是让创始人及其团队能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创业这件事情上、专心创业。甚至除了健康之外,还会覆盖创始人的家庭及子女的教育和学习问题。
投后服务还有一个再融资,这个很重要。很多好的投资人或者很多投资机构的大合伙人,你会发现如果他亲自来做投后管理可能只干一件事,那就是帮助被投企业再融资。最近几年VC圈有个小闭环,实际投资圈已经分派了,大概是谁投的天使、谁来接A轮,之后B轮怎么样,一般天使机构投了一个项目,基本也知道后轮哪个投资机构的投资人会喜欢这个项目,这个路已经铺垫好了。
引言:本文是黑马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创投服务和投资经验整理而成《懂点投后管理》的系列文章之一,愿对你有一些帮助,Enjoy~
如果从诉求角度,很多天使期的创业公司的主要诉求可能是产品和品牌PR。
比如初创期更多是你帮我做一个曝光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所以你需要一些媒体平台,帮我们宣传出去,推广出去比什么都重要,因为我找合伙人、要去融资,一个新生命要告诉别人你是谁。这个时候你的CEO时间没有那么宝贵,所以会参加很多线下的活动路演,因为没有人给你资源,你只能自己去开拓关系获取资源。
天使期说白了这个公司有一定小发展拿到了一点钱,所以你会参加各种讲座和培训活动,所以大家现在类似是在天使期。公司的产品、营销、管理、资本等等一堆课程,你想了解和学习某一方面的专业知识,你在线的通过一些课,花很少的钱就能学到一个很专业的模块而且都是这个专业里面比较好的人给你讲。
但是从投资机构的角度,要帮助企业解决背后的核心需求,也就是针对天使轮项目的投后管理主要的几个方面:
本文是黑马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创投服务和投资经验整理而成:《懂点投后管理》的系列文章之一,愿对你了解”投后管理“有一些帮助,Enjoy~
投后管理,英文直接翻译为:“Post investment management ”, 黑马先生更愿意翻译为:“Portfolio management”,Portfolio指“投资组合”,针对风险投资机构的所有被投企业(简称:“投资组合,Portfolio”)的投后管理更能表达我们创业投资领域经常讨论的“投后管理”的意思。
关于投后管理,很多人听到这样两句话:“好的项目永远不需要投后”和“有投后管理才能让公司走的更远”,不知道大家认可哪一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早晨起来,“SXYLG”项目的合伙团队闹分裂了,因为与她们团队之前有过几次接触,并一度特别感兴趣她们的项目(当然最后对团队的顾虑也很多所以没有投资),今天听到合伙人通过媒体公开散伙的消息,多少有点吃惊和惋惜,吃惊于这个时点和通过这种方式,但细想也不觉得是个很大的意外。
虽然这个消息的火爆程度可能不及上半年的泡面吧事件,但是这些都不是个案,作为旁观者,无论如何做不到完全客观,所以不评论对错,只是从投资人的角度,说说我理解的创业找合伙人和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
开放和聚合下的商业模式
尽管商业模式早就成为最热门的商业管理语汇,
商业模式也许真的不是一种商业管理工具,
荣昌科技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张荣耀对此应该有体会。
“貌合神离”——商业模式创新
什么是“想法”?
创业者经常说的有“想法”,其实是对一件事情、一个产业有一定的了解(对需求了解)后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解决方案)
如何判断你的想法是否值钱?
真正从市场需求出发:谁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就向谁投怀送抱。在这一点上,用户并不存在忠诚度的问题。
满足大多数人的市场需求:去解决用户的市场需求,而不是去为用户创造需求,创造一种需求的根本也在于它满足了另一种需求。不可否认,偶尔“创造”的市场需求(实际是理解偏差了的市场需求,而又恰巧满足了另一个小范围人群的需求)也能成就一个公司,但是不足以成就一个可持续的事业,因为其商业模式存在天花板。
你的想法是否应该跟别人分享?
1、 轻易被剽窃的点子不足以支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司。
如果你是怕别人剽窃你的点子,那是你自己还没有想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因为别人听了你的想法后比你早做而你就失去了竞争优势,那么建议你趁早放弃这个想法,即使你做出来了,你又如何去阻止其他公司强大的山寨能力?!
2、 众人拾柴火焰高,思想交换的增值。
你的想法也许是别人的想法,大家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思路,从而在不同的角度“盲人摸象“,从每个人的角度出发不能看清整个”大象“,通过互相的交流,得到新的想法、质疑和反馈建议,可以促使你考虑到更多之前你未曾思考过的东西,经过逐渐的思考和完善,你的想法才能支持一家伟大的公司。
3、 相信协作的力量
可能你的想法一个人无法实现,那么在与别人交流的同时,也是一次为你争取合作伙伴的机会,当有很多人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时候,它就不仅仅是一个想法,而是一个共同的事业。
今天下午跟orchid在星巴克会见了一个做ios和android开发的哥们聊了一下移动互联的想法,送走orchid后在家闲着没事(其实公司的新平台在开发上线,要内测)整理了下书房,发现大学里面的一些记忆“碎片” 都是上那些无聊课在笔记本上随手记的一些小想法, 特地整理一些。
2008年9月份的一个笔记:
第一个idea 是 目前国内已经有人做出来的,而且该想法其实没有什么特大的创新,只是一个便利化的工具,所以忽略
2、DIYblog ,模块化的blog, 类似wordpress那样的一个底层架构,同时支持插件和模板,不同的是该“blog”的主题可以diy,类似涂鸦是的随意位置放置各种工具栏和内容,只需要简单的拖动就能生成自己的主题,
其实这个想法现在还一直还有,只不过目前开源的blog程序有很多,但是都不尽满意,wp在大流量状态下的臃肿和速度变慢,部分轻量级的blog的可扩展性及开发团队的未来思路(具体就不说哪个开源团队了)存在问题,之前跟一个做IDC服务的朋友聊天时候还说过,他也想开发一个轻量级的blog,虽然是为了提升其idc业务, 跟我想的服务于中小企业和个人的网站开源程序有些相关,但是理念又不太一样, 当时甚至赋予了其一个特点“功能 改变” 主要是借用了笔记本键盘上的两个字符 Fn 和Alt 一个代表“功能”,一个代表“改变”,改变现有的 ,颠覆性产品。
第3个是一个 idea 展示平台 ,就是大家在一个平台上展示自己的idea ,可以出售、讨论、寻找创业伙伴………… 等。 前几年好像国外有个网站做了,因为是很久以前的想法,后来就没有完善了。先记录下 ,目前对该idea保留。
2009年01月07日
给discuz和phpwind等论坛程序设计了一个自助AD系统(目前这些平台上面的ad系统很烂,据我所知用的人很少),该AD系统结合了自助管理和竞价,包含一套后台系统, 因为当时的想法不太完善,最近我整理后再继续写下这个想法
xxxx年xx月xx日
一个咖啡厅的想法。。。。。 其实是当时回家路过林大南门看到有个商铺出租,然后根据它的格局做了一些设计,纯属YY , 不过有机会还是可以在五道口附近开个咖啡厅或是酒吧的。。。。
2008年12月27日,
一个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跟今天跟orchid聊的有点类似,我近期优先完善该想法……..
touch里面有今年6月份做的一个豆瓣电台产品设计图,当时想发给豆瓣的工作人员,后来一直忙就忘记了,但是其中几个功能豆瓣电台已经在做了,后面可以完善下发给他们(还好我还保留着他们几个员工的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