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讨论这个话题,这源于从2019年我做的一个三人行®️孵化新国货品牌的创业尝试。在过往的十年投资经历中,从天使投资、到募集VC基金、再到上市公司战略投资和孵化。孵化过创新业务、也经历过被投企业被并购、更多的是一轮轮融资下去,甚至也帮助很多优秀的黑马创业者拿到了其他机构的投资……,这使得我不仅仅站在风险投资人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更是回到企业的目的来尝试探讨:是否所有企业都需要创始人?
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把企业分为四个阶段来分别看创始人和投资机构:
- 一、初创期:初创期的企业更多的是创始人核心能力的体现,而这个阶段的投资逻辑更适合用“长板效应”,既天使投资的初创企业尤其喜欢投资某一个点具备长板的创始人,之后再通过组建团队等帮其补充其他短板。通过创始人的视野、能力、朋友圈资源等快速把企业提升到一定阶段,初创阶段的企业是:创始人>企业本身。
- 二、成长期:成长期的企业除了创始人本身之外,更需要的是:一个无明显短板的团队和风口势能,既风险投资的成长期企业需要用“木桶理论”来进行投资的衡量,既团队和模式无明显短板能够盛住水,能否成长取决于是否能快速补短板。而势能和风口可遇不可求,需要创始人和投资人的视野和认知(这也是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其实是个专业技术活,赚认知的钱),踩在风口,猪都能飞,不是所有猪都能恰好在风口之前赶到。 当然有些有能力的投资机构也能去造一些风口把猪送上去。这个阶段的企业本身可能稍微大于创始人,就像高速行驶的列车,有了自动驾驶之后,驾驶员重要也不重要,至少没有那么重要。
- 三、成熟期:成熟期的企业,商业和运营模式基本稳定,没有太大的挑战,增长也不会像之前成长期那么迅速,这个阶段很多创始人会选择董事长职务,主管战略和资本运作,而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或是创业元老来负责,一样做的不差。这个阶段大部分情况下创始人的作用可以忽略。
- 四、二次创业期:不是所有企业跨国成熟期之后都能再次创业,让企业进行二次增长。这个阶段创始人的初心和创始人精神尤其重要,很多时候就是这个初心和精神能够让企业起死回生,再创辉煌。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创始人都具备创始人精神。
总结下来,从不同阶段来说,针对初创期的天使投资阶段,创始人尤其重要;针对成长期的VC投资阶段,创始人也可能比较重要;而针对成熟期的PE或是并购阶段,创始人可能没有早期阶段那么重要。
对于风险投资机构来说,近几十年来的核心逻辑是:“在考察投资初创期和成长期项目的时候是要求企业必须有明确的创始人和基于创始人而构建的部分核心竞争力。”
而如果企业没有创始人对现有的风险投资的逻辑挑战是: 风险投资除了投行业赛道之外,更多的是投人尤其是核心创始人的资源和背景。如果企业没有创始人,从团队的角度就没法判断,则投资决定的至少50%的维度没法去下决心 。 所以,没有核心创始人的企业大概率不会拿到风险投资的钱。
但对于很多PE基金及并购基金来讲,其所投资的企业已经过了成长期,而迈入成熟期的企业很多可能不太需要创始人而只需要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来稳步发展即可(人无完人,甚至在成熟期阶段创始人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
那么当我们聊初创期和成长期创始人比较重要的时候,我们在聊什么?
在初创及成长期的时候,被投的那个创始人是具备行业认知所形成的高手思维、具备行业经验所积累的资源。事情的趋势对了、人/团队的能力足够可以做目前的事情且没有明显短板。当然更多的是一种创始人与公司绑定的责任和担当(俗称“劣后”,其他人都有退路,而创始人自己就是最后的退路,也叫“创始人精神”)。
那么,是否所有企业都需要创始人?
在东东有礼之前的文章《2019:新国货品牌、全球化与产业并购》中提到过“产业孵化机并购控股”的案例,在《疫情加速投资机构VC3.0模式的进化》中也探讨了VC3.0模式的可能性,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当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时候:
- 1、对某个行业的趋势和核心价值有一定的洞察;
- 2、有一定资源(资金/人才/技术)能够把项目冷启动且带到一定程度;
- 3、能够有“主体”能够对项目的未来进行“劣后”。
中国的投资发展到今天,做为一个合格的投资人,其1和2的能力一定是具备的。只是考虑时间精力成本和术业专攻,如非被迫,大多数投资人不愿意接管被投企业。
企业可以没有创始人,但是不能没有创始人精神?
而条件3则是意味着“创始人精神”,而没有创始人不一定没有实际控制人和大股东,如果把创始人的个人责任转移成大股东(公司或是基金)的责任,通过成熟的契约精神来约定,这个产业孵化模式的可能也能成就一个大企业。(注入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待后续讨论?)
三人行®️新消费品牌孵化的探索
我在2018年的时候在思考,有没有这样一种公司,其实不是某个创始人创建的,而是由一个基金或是一个有资源的产业公司孵化的,通过高手思维在认知上围绕“方法论”或是“品类”,通过先机定位去定位市场趋势和行业机会去做一个产品,通过资源(一般是资金或是行业资源)快速启动并通过构建一个稳定的机制把项目带入成长期或是成熟期,之后有初始团队或是职业经理人接手公司……。最后把这套从0到1的模式固化成一套打法,再去孵化其他项目。
如今的创业我就是在实践这个过程,在总结这里面的Know How,以及优化这套方法论。望着YC、3G资本等前辈的背影一路狂奔在路上……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只是换了个表象而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