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代理国外产品到自主研发,产业急速膨胀下面临开发人才短缺、游戏创意匮乏等问题
从1999年,盛大创始人陈天桥用30万美元从韩国游戏开发商Wemade手中取得《传奇》在中国内地代理运营权算起,国内网游行业已经诞生十 年。十年前,没有人意识到盛大接过的这个网游“盒子”,将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十年后,国内的网游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成为众多网络公司趋之若鹜 的香饽饽。
今年7月23日在“网游十年高峰论坛”上,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寇晓伟拿出了当年亲手签署的首张网游批文———同意《传奇》正式出版运 营的函件,以此纪念中国网游十年的发展历程。此时,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年产值已经达到183.8亿元,年增速高达76.6%,为电信、IT等行业带来高达 478.4亿元的收入。规模已经超过传统的电影票房、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品发行。
一切似乎都在井然有序中欣欣向荣。但这个产业真的只是如同表面看上去那样风光无限吗?十年风雨里成长起来的中国网游产业,只是像白开水一样的单纯吗?
今年十一,8天长假刚过,有关部门发出通知,明令禁止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在中国境内投资从事网络游戏运营服务;同时任何网络游戏变更 运营商、更新资料片都需要经过前置审批,否则不能开始运营。而不久前,45款网络游戏已被责令停运,27家网游企业被警告,部分网游企业负责人被诫勉谈 话。
一向迅猛发展并引发多方争论的网游,在引入中国第十个年头的时候,似乎正面临一场势在必行的行业变革。
2007年,陈天桥第一次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坐在大会专用的中巴车里路过北二环小街桥附近的歌华大厦时,陈天桥看到了门口那块巨大的灯箱广告牌,上面写着“中国网游和动漫产业发展基地”。
陈天桥后来回忆说,那一刹那让他无比激动,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所投身的事业得到了这个古老国度的认同。
但是,披着“创意”外衣的中国网游产业,真的足够创意吗?
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