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热潮,投资界自乱阵脚了吗?

创业的大热潮来了,很多人说投资界自乱阵脚了

但是对于优秀的投资机构来说,猎人的眼光不会被森林的假象繁荣所迷惑,他们沉着冷静、伺机而动,对待好的猎物依然凶猛。

对待浮躁的市场,他们趁机让自己的被投企业快速融资。

浮躁是个炼金炉,只会让优秀的机构更优秀。

投资就是一个手艺活,就像在沙滩上默默淘金的工人一样,突然一夜之间,浪潮让沙滩上多了很多沙子,对应的也蜂拥而来了很多淘金工,但凡稍微勤奋点的淘金者手里都会有“收获”,整个市场欣欣向荣。

但却忽视了一个基本常识,隐藏在沙子里的金子并没有等比例的增多,终归有人要空手而归。

2014年的创业和天使投资行业,是我入行以来经历的第一个“疯狂”的时期,市场上有大量还不错的团队,层出不穷的、好玩的模式,每次吃饭的餐厅或咖啡厅旁边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创业者在聊项目。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短兵相接,一个案子谈完觉得不错,如果不按着CEO当场签了term-sheet可能明天就丢了,甚至签完term,还没有签协议之前被抢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 到了2015年初的时候,市场更是火的一塌糊涂:
    1.  国家层面上有“双创”政策的支持与倡导;
    2. 市场层面上第一波借风险投资成长起来的企业家选择把他们的财富反哺这个行业支持了一批新锐的基金;
    3. 创业服务业百花齐放,“拎包创业”模式日渐成熟;
    4. 退出渠道上也更加的多元化如股权众筹、新三板、上市公司并购异常活跃……

简直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部具备,十全十美!

所有人都只有一个感觉,如果不抓紧创业,那就辜负了这个大好的时代。

 

 是的,潮来了!比风口上的猪来的更疯狂。

风险投资之前一直是一个相对小众群体的行业,从业者更多的是在做一个手艺活,拼的就是圆画圈的能力,尽可能的把独角兽公司所在范围内的圆圈划得更小更精准,在一定概率的前提下才能有更大的回报。(是的,我间接承认风险投资的最高境界可能就是拼运气)

就像在平静的沙滩上默默淘金的工人一样,但是一夜之间,浪潮让沙滩上多了很多沙子,对应的也多了很多淘金工,一些鱼龙混杂的项目都能获得青睐,但凡稍微勤奋点的”淘金者“手里都会有收获,整个市场欣欣向荣,皆大欢喜。

对于一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小兵来说,当创业大潮迎面而来的时候,先是激动和兴奋,兴奋有大量的案子可以做;然后是疲惫,疲惫邮箱里永远堆着看不完的bp,日程表里有见不完的创业者;之后就是迷茫,迷茫刚聊过的一个很一般的项目过几天被xx新成立的基金给投了!甚至有些项目直接跳过天使阶段上来就拿A轮了,而这个项目的发展阶段和规模也就是之前天使阶段的水平……,

貌似国内投资界之前几十年培养出来的以“赴美IPO“为项目判断标准的美元基金思路体系遇到了一些挑战!

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让创业者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去拿到钱,而拿到钱本身可能会引起一些机构“Fear of Missing Out”的连锁反应,把一个行业的项目炒火,可能后续的机构都忘记了第一家投资类似项目的逻辑本身,更多行业的循环,可能引发整个市场都不好了,终归要有一些人静下来思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当然,对市场和行业的短暂迷茫、困惑和焦虑在所难免,但是这些变化和挑战并不新鲜,因为在这个行业里,可能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了。因为大家都清楚沙滩上金子的总量却并没有按等比例增加!而潮水总有退去的一天。

于是乎,成熟的投资人会选择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让自己的被投企业快速的借着风口去融资、扩张与发展,储备好物资弹药和练好基本功来迎接接下来更加残酷的竞争。

从投资机构本身来讲,竞争也在所难免,对于投资节奏的把握也要根据市场做些或激进或稳健的调整,用统一的一套投资价值体系来抵制住外界浮躁的诱惑,同时对于好的项目更加果断的出手(虽然成本会比之前高一些)。这套项目判断的标准和投资的逻辑就像是弄潮儿身上的短裤,潮来的时候可以没有,潮去的时候就难免会“霸气侧露”。

在联想的方法论里有一条叫”退出画面看画“,这让我们可以退出当前一到两年的时间节点,站在更长远的时间周期上来看整个商业的规律和公司价值的发展路径。然后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很多优秀的基金也能够根据市场的节奏来快速的进行决策和判断,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核心团队之前建立的以“赴美IPO”为根基的项目价值判断标准体系,这个体系虽然受到各种挑战,但是毕竟在全球商业社会上经历过几次完整的经济周期验证,依托于其逻辑体系,支撑了一些投资机构投出了一些伟大的公司,比如2000年的互联网诞生了google、百度这样一些伟大的企业,因为泡沫本身会帮他们干掉那些浮躁的竞争对手。这些判断的标准和历史规律从来没有改变,并且让掌握它们规律的人引领下一个风骚。这样的道理对创业企业适用,对目前国内同样在创业期的新兴投资机构也一样适用。

对于早期创业企业,相对于估值,活着的意义大于一切,投资机构的本质是找到伟大格局的实践者,并帮助他们成功。这些帮助除了钱以外(相对来说钱已经不是稀缺资源),机构投资人的战略眼光、投后服务能力也是创业项目需要抢占的重要资源。

原文首发表于百度百家,标题有所调整,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